中国糖尿病地域图谱揭晓,上海竟不是第一

2025-07-11来源:德宁医生慢病管理中心



血糖超标如同将身体置于"甜蜜陷阱":血管在糖分中逐渐硬化,心脏负荷日益加重,大脑认知功能悄然衰退,视网膜微血管持续受损,免疫防线不断被瓦解——这种慢性侵蚀往往在毫无征兆中发生。

6月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发布了最新版糖尿病流行的“中国图谱”,让我们跟着德宁医生来看看究竟哪个地区甜蜜指数最高,如何读懂血糖异常的警报?附“控糖密码”喔!

 

北京人“甜蜜指数”位列榜首,上海第三

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2.33亿,相当于每6个人里就有1个患病者,与2005年相比,糖尿病患者数量激增了163%。研究预测,到2050年,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13亿大关,每年因糖尿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将高达1.5万亿美元。

在地域分布中,北京以28.45%的患病率位居榜首,天津和上海分别以 25.78%和22.04%位列第二和第三;浙江、福建、新疆也位居前列;总体来说,华北地区糖尿病流行率最高,其次是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;华南、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流行率相对较低。

 

话说,最爱吃糖的上海怎么不是第一呢?

德宁医生悄悄告诉您:糖尿病并非单纯由吃糖过多直接引起,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。1型糖尿病是因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造成,与饮食无关;而‌2型糖尿病是遗传、肥胖、缺乏运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其中,高糖饮食确实是风险因素之一,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‌每天饮用2杯含糖饮料‌可使糖尿病风险升高41%,但根本原因是糖分加剧了胰岛素代谢紊乱。研究人员指出,“糖尿病流行图谱”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、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。

cexuetang  logo



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

大量证据表明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可有效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,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。近日,美国生活方式医学学会发布了《治疗和缓解成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生活方式干预:美国生活方式医学院临床实践指南》,再次强调了改善生活方式能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至2型糖尿病,甚至能实现2型糖尿病的缓解——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,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.5%。

该指南提出了生活方式干预的6大核心要素——营养、身体活动、压力管理、睡眠、社会联系、避免接触危险物质。

1.营养干预:调整饮食结构

选择低升糖指数饮食:如全麦面包、燕麦、糙米等,每口饭至少嚼20下,老人最好咀嚼25次以上,更有助消化。这类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较为缓慢,能够有效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,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,进而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,为胰岛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。

增加膳食纤维摄入:建议每日摄入25~30克膳食纤维,如蔬菜、水果、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。膳食纤维不仅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还能增加饱腹感,有助于患者控制饮食量,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,从而间接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作用。


yingyang logo


2.运动干预:增加体育活动

规律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当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时,胰岛素能够更高效地发挥作用,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,从而降低血糖水平。

结合抗阻训练:每周进行2~3次抗阻训练,包括举重、做俯卧撑等。抗阻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,进一步辅助血糖的控制,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基础代谢率,改善整体身体素质。

3.心理干预:缓解压力情绪

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因长期患病而产生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这些情绪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,进而升高血糖。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正念、冥想、深呼吸等方法培养放松训练技能。

4.睡眠干预:保证充足睡眠

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,创造安静、舒适、黑暗的睡眠环境:睡眠不足可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30%,还会使食欲调节激素(如瘦素、胃饥饿素等)失衡,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。

5.社交干预:积极社交

积极的社会关系和网络能够强化健康行为,对个体的生理、心理和情感健康产生积极影响。

6.有害物质干预:戒烟限酒

应避免吸烟、消遣性药物和过量饮酒。烟草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慢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。

 

无声的血糖危机:为何多数人发现时已错过黄金干预期?

1、隐匿性生理机制导致滞后发现‌

‌代偿期无症状‌

胰岛素抵抗初期,胰岛β细胞会‌超负荷分泌胰岛素(达正常3-5倍)‌ 以维持血糖平衡,此阶段可持续数年,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疲劳或餐前心慌,空腹血糖可能仅5.6-6.0 mmol/L,极易被忽略。

血糖波动掩盖危机‌

糖尿病前期(空腹6.1-7.0 mmol/L)患者餐后血糖波动常>3.3 mmol/L,但日常随机血糖检测难以捕捉异常峰值。

2.认知误区与筛查不足‌

很多糖尿病患者误解“三多一少”为唯一症状‌,忽视了一些非典型表现,约35%糖尿病前期人群无自觉症状。

测血糖

 

德宁医生提醒您

如果您发现颈部、腋下、大腿根等皮肤褶皱处,如果出现发黑、变厚,摸起来像天鹅绒一样粗糙,就要当心了!这可能是"黑棘皮病",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的表现,往往提示血糖已经偏高或可能患上糖尿病。

除此之外,当你发现:

脖子上、腋下或大腿根长出小肉粒;

皮肤极度干燥、发痒;

足部皮肤感觉减退、血液循环障碍、溃疡形成和感染;

手、足等部位出现无痛性水泡;

手指/脚趾皮肤变硬变厚;

皮肤感染;

眼睑出现黄色斑块;

小腿前侧的皮肤上出现褐色斑;

臀部、大腿、肘弯处或膝盖后部出现暴发性微红黄色小肿块;

皮肤出现肉色、红色、粉红色或蓝紫色的肿块和斑块等。

如果出现以上皮肤异样情况,切勿掉以轻心,很可能是你的血糖已经失控了。

不少人体检仅查空腹血糖‌,这导致70%的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对自己的病情无知无觉,据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率不足30%。

家族史关联也常被忽视,仅10%高危人群定期筛查,现实是,父母一方患糖尿病,子女风险增3倍,但这并未获得重视。

临床医学检测往往有滞后性,比如空腹血糖6.2 mmol/L者常误判为“未达糖尿病标准”,实则胰岛功能已衰减50%,但超9成患者未干预。

种种原因导致糖尿病的最佳干预阶段总被错过。

德宁医生温馨提示您,糖尿病前期是黄金逆转期,此阶段的窗口特征为:空腹6.1-7.0 mmol/L或餐后7.8-11.1 mmol/L,如果种种迹象表明您已经处于高危阶段,建议您启动生活方式干预,利用糖尿病前期可逆性窗口,避免进展为不可逆损伤。